19.「擁抱現金 或 擁抱房子」 二者選一 , 你當如何選擇 ?

E-mail a friend

”Embrace the cash or embrace the house “    The two select for the moment   , how do you choose   ?   
    
富爸爸富媽媽說「做一次永不後悔的「早 知道」的事 , 才是上上策」。
一個精明的買主 , 買房時亂殺價   
 
       有一位徐太太 , 二年之前賣掉了舊房子 , 握著50萬現金 , 二年來租屋居住做了長期的房客 , 最近她想要買一幢40 ~ 50萬元的 Townhouse 城市屋 , 找了許多不同的地產經紀人帶她看房子,最後找到了一幢房子  , 那幢房子叫價50萬 , 徐太太盡然只出價40萬元  , ( 殺價殺的太離譜了 ) , 徐太太說「那幢房子只值40萬 , 如果要我出41萬我都不會買」 , 怪不得那個經紀人生起氣來大罵徐太太說 , 「妳要是不懂市價或不懂行情 , 妳就不要亂出價買房子」「妳要是沒有誠意買房子 ,. 就不要看處到房子 , 浪費經紀人的時間 」徐太太聽後回答說「你說40萬元買不到 房子  , 我就不信 , 等三年後 , 我用35萬元買給你看」 , 經紀人回答說「如果能確定三年後房價一定會大跌 , 那你何必現在急著找房子 , 既不想買 , 又亂殺價 , 存心不善良 , 想整死經紀人」 , 徐太太回答說「我只是想試試看有沒有便宜貨可以撿得到 ‧‧‧‧」 , 經紀人回答說「如果真有便宜房子 , 不用等到我通知你就賣掉了 ‧‥‧!」

      富爸爸富媽媽說「買方要以誠意對待地產經紀人 , 不要浪費經紀人的精神 與 時間」。

一個貪心的賣主 , 硬要多賣一些錢

    吳太太有一處 , 四房二浴 , 2200呎 , 89年建的房屋求售開價90萬元 ( 公平的市價應該是78萬元 ) , 上市一個月 無人出價 , 最後只得降至85萬元求售 , 又等了三個月 , 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位買主 , 願意出價80萬元 , 但是這80萬元尚離賣主希望的要求價甚遠 , 所以買賣雙方還談不攏 , 目前此屋仍在市場上待售中。
  
    「精明的買主」要買到便宜貨 , 想要等到房價下跌時才買 , 「貪心的賣主」想多賺一點錢 , 想要把房價賣到最高點 , 買賣雙方太聰明 , 導致買賣雙方的條件談不攏 。市場呈現拉据戰 , 雙方都不肯讓步 , 市場到底是漲是跌 , 值得各位耐心觀察。

   富爸爸富媽媽說「精明的買主 與 貪心的賣主 , 雙方都不肯讓步 , 導致市場呈現有行無市 , 交易清淡」。

老農夫什麼也沒想 , 救了妻子一條命
    
   「 故事一則」 一位老農夫從海嘯中救起了自己的妻子 , 但九歲的孩子却死於海嘯。
      事後,人們議論纷纷。有人說農夫做得對 , 因為孩子沒了可以再生一個 , 妻子却不能死而復活。有人說他做错了 , 因為妻子可以另娶一個 , 孩子却不能死而復活。雙方說法似乎都有道理。
      聽了人們的議論,我也感到疑惑不解:如果只能救活一個人 , 究竟應該先救那一個呢? 先救妻子呢? 還是先救孩子?  於是我去訪問那個農夫 , 問他當時的他是怎麼想的。他回答說:「我什麼也没想。海水來襲時 , 妻子就在我身邊,我抓住她就往附近的山坡上跑。當我再返回原地時 ,孩子已經被海水冲走了」。事後,我琢磨着農夫的話 , 有所啟發「所謂人生的遭遇與抉擇不少便是如此吧 ,有時候不必想太多  , 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情「魚與熊掌不可兼得」 , 憂柔寡斷終自遺憾 , 抓住眼前就抓住了生命。
敢想不敢做 ,  最後只好做房客。
   
  四年前正當房價在猛漲時 , 許多人打算購屋置產 ,那個時候「買到就是賺到 」, 現在則是「買到就可能是賠到」。 假設 ,十年前你是房客 , 現在依然是房客,這輩子你都不曾買過房子 , 你不買房子的原因不是因為缺錢 , 而是擔心萬一買到高點 , 就吃虧了 , 所以一直到現在還沒買房子 , 這就是你想太多了 , 該出手時沒出手。
   像農夫一樣「什麼也沒想」妻子就在身旁先救了妻子 , 如果農夫在想「先救妻子還是先救孩子」 , 而猶疑不決 , 做不了決定 , 可能二個人都救不了 , 因為時間太倉促 , 容不得你去想 。 同樣在買房子的事上也是一樣 , 容不得你去想 , 房子在漲的時候 , 可能加價都買不到房子 , 那時 , 那還有機會讓你去東挑西撿拼命殺價呢? 如果當房價下跌時 , 你碰都不敢碰 , 生怕會吃虧上當賠了錢 , 所以東想西想 ,猶疑不決 最後房子也沒買成 , 只好繼續做長期房客了。
      富爸爸富媽媽說「積極的人當機立斷把握機會 , 消極的人憂柔寡斷猶疑不決 ,  , 以至於失去賺錢的機會 , 遺憾終生」。

聰明的「賣主」 與 聰明的「買主」在比耐力
   房價漲跌除了受「貸款利息 , 人口增減 , 學區好壞 ,治安條件 ,  交通狀況 , 天氣差異 , 年份新舊 , 面積大小 , 造型特點 , 風水格局 , 土地大小 , 供需要求」影響外 , 還受「個人聰明度」所影響。
   
  富爸爸說「如果聰明的賣主 , 碰到笨買主 , 房價會上升。另一方面 , 聰明的買主 , 碰到笨賣主 , 房價會下跌」, 當「聰明的賣主碰到聰明的買主 , 雙方條件談不攏 , 房子不能成交 , 此時有行無市 , 交易極少 」 。 目前房價正在高點盤整 , 就是聰明的賣主碰到聰明買主互相不讓步的結果 。
   
  如果有一天 , 聰明的買主消失了 , 大家都是笨買主 , 房價必將會有另一波大漲 , 反之 , 如果聰明的賣主消失了 , 大家都是笨賣主 , 房價必定會有另一波大跌 。如果房價呈持平狀態 , 就表示聰明的賣主 與 聰明的買主在觀望在對峙 , 沒有任何一方肯妥協肯讓步 , 否則房價就會傾向另一邊。這是「房價的聰明理論」。
     
  富爸爸富媽媽說「聰明的買主與聰明的賣主一直在比耐力 , 從長期來看 , 最後嬴家總是買方 , 長期擁有房子的買家 , 才是最後的獲利者」。
     
   美國房地產價值總額 , 在1980年是2.9兆美元 , 1990年是6.6兆美元 , 2000年是11.1兆美元 , 2004年是18.8兆美元 , 幾乎每10年上漲一倍 。近幾年 , 南加州房價漲幅更是驚人。
    
  (( 註 ))   過去十年 ( 1994 年~ 2004年 ) 全世界房價漲得最多的國家是 南非  195 %  , 愛爾蘭  179 %  , 英國  147 %  , 西班牙  131 %  , 法國  90 %  , 荷蘭  75 % ,  美國  65 %  , 丹麥  50 %  ,加拿大  41 % , 這樣看起來 , 美國漲幅還算溫和合理 ,
      
  富爸爸富媽媽說「美國房價幾乎每10年上漲一倍 , 如果以10 % 頭款來計算 , 你十年的投資報酬率為 1000 % ,  這比銀行存款利息高出百倍之多」。

我應該把錢長期放在銀行裡嗎?
   有房客問「在房價下跌時 , 我應該把錢放在銀行裡呢?還是用來買房子呢?」 , 我回答說「如果你自認比富爸爸聰明 ,在你心中早己經有了答案 ,既然你己經有了答案 , 那你何必還要我的答案呢?」, 又「如果你可以掌控那百分之百的早知道 , 你現在就不會還在做房客了」。
  
  有人常說「 早知道現在房價那麼貴 ,我十年前就該買房子了」。同一個道理 , 十年後的房價 , 一定比現在的貴 , 那麼你是不是現在就該買房子呢? 想想故事中的農夫當時「什麼也沒想」拉了老婆就跑 , 至少救出一條命 。對買房子的事來說 , 不要想太多「買了就對」你僅需做一次「笨買主」 , 十年後就發達了  , 如果你執意頑固非要做聰明的買主 , 除非你碰到笨賣主 , 要不然你只能一輩做房客了。
   想想看 , 只有大家都做「笨買主」 , 房價才會有上漲的空間 , 如果大家都做聰明的買主 , 房價是漲不上來的 。再想想看 , 現在擁有房子的人 , 哪一個不是買在當時波段的最高峰 , 至少每一個買主都做過一次「笨買主」不是嗎?
      富爸爸富媽媽說「每一個富爸爸,  , 至少都做過一次「笨買主」 , 也因為先做了一次笨買主 , 富爸爸事後才發達的」。

做好永不後悔「早知道」的事 , 才是上上策
  「魚與熊掌不可兼得」 ,每件事都不可能十全十美 , 當「擁抱現金 與 擁抱房子」二者擇一時‧選擇 「抱著現金 不買房子的人」是最錯誤的 ,  ( 因為從長期來看 , 鈔票在貶值 , 只有房子在升值 ), 與其將來說後悔的話 , 不如現在「 立即行動」做一次永不後悔「早知道」的事 , 才是上上策。
  買房子就是買房子  , 不要考慮「眼前的賺賠 」 , 如果僅考慮「眼前的賺賠 」那就不是在買房子而是在做生意 , 買自己住的房子沒有「賺賠問題」, 它與做投資生意是兩種不同的概念 , 所以下能錯誤混淆 , 害了自己。
     
   富爸爸富媽媽說「擁有溫暖的房子 」與「抱著現金存銀行」兩者那一個比較重要 ? 聰明的你做一選擇吧!  ‧‧‧‧‧
         

     冠軍專欄        626-347-9459      唐冠軍    01-08-2007



Back to Home | Back to Index « Previous |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| Next »

Copyright © 2009. TangChampion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